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管理 >

“一宿秋风未觉凉”,立秋至,暑未清,肝病患者养生宜忌!

2023-08-09 18:34:45    来源:西安市第八医院

8月8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。立秋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时节。

肝病患者该如何做好养生?


(资料图片)

防暑、防燥

立秋时期,余暑未尽,天地间阳气尚未完全收敛,故气温不会很快下降,很可能有气温升高的时候,但此时天地间湿气已逐渐褪去,开始由潮热转向干热。

此时天气变化无常,昼夜温差大,虽有凉风时至,一宿秋风未觉凉。这个时期最易感冒,因此要重视气温变化,不能有丝毫懈怠,以当心“秋老虎”。燥邪为秋季主气,其性干燥,易耗津液。

燥邪伤人,常见口干舌燥,鼻干甚或流鼻血,咽痛,皮肤干燥,大便干结,烦躁等症状。立秋后雨水减少,气温逐渐干燥,应重视预防燥邪伤人。中医有清热滋润、养阴润燥诸法,可用麦冬、百合、生地等煎水代茶或煮粥食用。

饮食“省辛增酸”

受暑气湿热影响,容易感到没胃口、腹胀、消化不良、腹泻、倦怠乏力、四肢倦怠。

中医认为,秋气收敛,而从五味的角度来看,辛性发散,酸性收敛,故而当需“省辛增酸”,即少食辛辣刺激之品,可适当多食时令果蔬等性酸之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民间有“秋瓜坏肚”之说,此时人体脾胃尚且处于虚弱状态,因此像西瓜、哈密瓜等生冷瓜果需要少吃,以免出现腹痛泄泻等问题。此外,如冬瓜、丝瓜、黄瓜等蔬菜可以常吃,但要注意熟食,且要保证食材新鲜,以固护脾胃。

宁心调神

秋气肃降,宜养收心神。进入秋天,气候干燥,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焦躁,应宁心养神、保持平和的心态,避免心烦。

可以通过静坐、闭目养神等方式来调节气息、消除焦躁、养护心气,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干燥的秋季,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,静心凝神、强身健体尤为重要。

起居: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

立秋以后,天气逐渐变得清凉。此时,我们当遵循《黄帝内经》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之语。晚上9-10点入睡,早晨5-6点起床比较合适。

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以使得肺气舒展。并且现代研究还显示,适当的早起,可以振奋精神,使精神高涨,甚至有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。

着装调养

立秋乃初秋之季,暑热未尽,有凉风时至,天气变化无常。俗话说道“春捂秋冻”,这个季节穿衣感到微凉是最好的状态,不必过早添衣,适度的冷感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。

不过,随着天气逐渐转凉,昼夜之间温差增大,有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关节炎、腰肌劳损、心脑血管疾病、面瘫等疾病的人群,还是要做好防寒工作。

运动适度

秋天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,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,切勿大汗淋漓,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。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,比如慢跑、太极、快走、瑜伽等,保持适时有度、循序渐进地进行。不适合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,尤其是老年人、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运动适度。

立秋饮食推荐

梨性寒味甘,有清心润肺、清热解毒、润肺止咳等作用。对咽喉干痛痒、声音嘶哑、干咳痰黄、小便赤短有辅助治疗效果。虚寒体质、腹泻者少吃。

葡萄

葡萄性平、味甘酸,入肺、脾、肾经,有补气血、益肝肾、生津液的功效。

苹果

苹果具有生津、润肺、除烦、开胃、醒酒等功用,对消化不良、气壅不通者均有效。

石榴

石榴口味有甜、酸甜、酸之分,性味温甘酸涩,有生津止渴、涩肠止泻、杀虫止痢的作用。

茄子

茄子性凉、味甘,有清热止血、消肿止痛、祛风通络、宽肠利气的功效。

百合

清代医家吴仪洛曾指出,久嗽之人,肺气必虚,虚则宜敛,百合之甘敛,甚于五味之酸收也。百合有养阴清热、润肺止咳等功效,可煮粥,煮汤,炒食。

银耳

银耳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,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,诚润肺滋阴之要品,对阴虚火旺、虚热口渴、喉咙干痒等症均有一定疗效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风寒咳嗽、大便泄泻者不宜常吃银耳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